记者 | 何安安
为进一步激发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文化创新活力,推动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6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承办的2020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9月6日,2020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等领导嘉宾,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向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许鹏,阿里巴巴文娱副总裁周晓鹏,国际场景理论研究大师、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特里·尼克尔斯·克拉克,国际文化经济协会前主席、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大卫·索罗斯比等出席了本次大会。
大会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历史节点,紧扣“新时代·新文创·新蓝海——北京城市文化更新与创意升维”主题,紧密围绕“文旅融合、文化消费、文化扶贫”等热点,以及北京冬奥会、抗击疫情、城乡文创文旅等时代特色,深入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路径,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资料显示,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突破万亿元,达到12849.7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同期规模以上第三产业增速
(5.8%)
2.4个百分点。面对今年复杂的形势,北京文化产业仍旧表现稳定,今年1-5月,文化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4600.7亿元,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两大核心领域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7.9%。
那么,何为文化产业呢?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演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艺术品交易、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和文化旅游。在大会主旨发言环节,范周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文化产业格局新变化”为主题进行了发言。范周首先盘点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几大基本特征。 “越是在非常变动的时期,人们越需要有价值的文化内容,社会需要有引领力的文化产品。”在危机中如何抓住机遇呢?范周以文化休闲娱乐领域为例,他表示,这些产业线下依赖程度高,线上提供的现场感、互动感均不足以替代线下消费,而这就是机遇。范周指出,谋划新发展需要客观看待变革中的危与机,新发展阶段是危机并存,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增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别科学应变、主动求便,才能转危为机,实现安全高质的发展。
9月6日,在2020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范周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文化产业格局新变化”为主题进行主旨发言。
范周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之变在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双循环”新格局中,文化产业实现内在强化;文化产业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推动自身结构升级;文化企业需要更高水平的服务平台和营商环境;平衡协调防控疫情和产业发展的关系。范周说,包括影视产品、文艺演出、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在内的文化娱乐消费都将成为未来消费的重点领域。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经济学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大卫·索罗斯比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了分享,他以“新时代与文化产业的新形式”为题,探讨了疫情下的文化经济,着重关注了疫情对于文化、艺术和娱乐业的影响。作为国际文化经济学的开拓者,索罗斯比开创了这个学科很多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他长期关注文化经济研究,是最早提出文化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自从疫情暴发以来,索罗斯比非常关心疫情冲击下各国文化经济发展的情况。在演讲中,索罗斯比表示,一方面,政府为这些领域提供的援助数量有限,给文化艺术领域发展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与挑战共存的是文化艺术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索罗斯比说,目前,数字展览、虚拟现实技术已经从博物馆、画廊拓展到剧院、音乐和其他表演艺术领域。新事物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未来的环境可能被完全颠覆,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将是一种演变,企业、创意组织、文化团体、艺术家及个人都将会作为经济主体发挥作用。显然,在文化经济学家的关注视野,除了经济价值,更为看重的是文化价值。
文章来源:《企业文化》 网址: http://www.qywhzz.cn/zonghexinwen/2020/0907/831.html
上一篇:丰县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扎实开展
下一篇:[回顾]中国吴江第十四届酒乡文化旅游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