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淄博职业学院:实施齐文化“一课两库三平台”育人新模式 助力“双高”建设文化育人
????淄博是齐国故都所在地、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职业学院以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职特点,深度挖掘阐释融合齐文化中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不断从“齐国故都”“当代国窑”的深厚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课两库三平台”育人新模式构建与实施,探索形成“双高”建设学校地域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新方案。
以课程建设为主线,构建知行合一的齐文化“1+N”课程体系
????开设“解读+体验”齐文化通识课程。开设《齐文化概要》公共必修课,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讲座等形式,实现齐文化“四维”(礼义廉耻)等专题教育常态化、全覆盖。探索实施“要义解读”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以齐文化核心要义解读为主线,重点向学生讲授其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匠心文化;实践教学依托学校自建的“齐文化体验馆”,通过蹴鞠体验、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切身理解。
????开发“文化+专业”齐文化选修课程。深入挖掘齐文化中蕴含的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与学校各专业发展深度融合,开发《齐地工商文化》《齐文化与旅游》《齐文化与大学生创业》等10余门系列公共选修课,打造齐文化“课程超市”,助推学校“双高”计划重点专业群文化建设,涵育学生人格,培育工匠精神。
以教师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打造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库和教学资源库
????建设“专兼结合、跨界融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库。加大对校内具备传统文化教育专长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推荐自荐、专家遴选、学校审核,组建跨系院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全校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师资梯队。面向政府、高校、企业聘请一批知名专家、企业负责人等担任客座教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指导项目申报,参与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带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水平的全面提升。
????打造“线上+线下”齐文化教学资源库。以课程为中心加强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与国家百佳出版社合作开发齐文化通识性教材《齐文化通俗读本》,进一步突出教材的通俗性、普及性,将工匠精神蕴含其中,强化职业教育特色。结合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制作齐文化系列网络课程,开发齐文化网络教材、课件、文章、微视频、动画等,实现远程教育虚拟空间和现场教学实体空间的融合发展,全方位、多渠道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价值引领、创造转化、服务社会为抓手,搭建齐文化“文化育人”“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平台
????铸造齐文化“文化育人”平台。深度融合齐文化核心理念,凝练富有职教特色的“匠心文化”校园品牌。在学校层面,倡导“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秉承齐地国工精神,追求德技双优,打造“匠心淄职”。注重引导学生追求精思善为、精工细作,教师崇尚精心施教、精致育人,管理服务注重精细管理、精心服务。在专业层面,将齐文化中的手工业重“精”、商业重“信”、齐派医德重“仁”的文化价值观,融入学院工程类、文管类、医学类各专业中,使工者崇精——工科专业践行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商者重信——商科专业突出诚信为本、以法为基的经营品质,医者仁心——医护专业凸显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高尚操守。通过具有浓郁地域传统文化色彩的“匠心淄职”校园文化品格的铸造和凝练,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并认可齐文化的精髓要义,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育人。
????夯实齐文化“科学研究”平台。树立平台思维理念,坚持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库的资源集聚作用,借力山东省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淄博市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攻坚行动,积极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系列科普读物,不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化研究,推动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近五年,学校承担山东省社科基金、省级教学改革研究、省社科普及等10余项科研项目,出版齐文化研究专著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齐文化研究能力进一步增强。出版系列学术研究论文集《稷下论丛》3辑;推出老少皆宜的通俗读物《稷下茶座》,宣传普及齐文化知识。举办稷下学术沙龙10期,每一期突出一个专业,将齐文化与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举办稷下论坛3期,每一期突出一个主题,集全市传统文化研究专家之力出谋划策,为淄博文化建设贡献思想与智慧。在学校官微中创新性设立“齐文化与学院精神系列谈”“学院文化之工匠精神”等栏目,发表《学院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与现实价值》《“轮扁斫轮”与工匠精神》等相关文章10余篇,累计阅读量7万余次。与此同时,广泛利用网络媒介创新齐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对齐文化特色高职校园文化理念的内容阐释和案例凝练,凝聚更多关注力量,实现研究和传播“双轮驱动”,让齐文化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清流和潮流,进一步扩大学院特色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文章来源:《企业文化》 网址: http://www.qywhzz.cn/zonghexinwen/2020/091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