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顺文化事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产业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正确地给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产业下定义的前提,是调动人们积极参与文化事业发展,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前提。
【关键词】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产业 内在逻辑关系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事业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产业的内在逻辑关系
“事业”一词在中文中表示特定社会形态中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用主要精力或毕生精力去干事的状态、进程与成果,如革命事业、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等等。文化事业就是人们在文化领域用主要精力或毕生精力做事的状态、进程与成果,通过持续不断努力,以文化人,推动文化走向繁荣进步。文化事业的进步,是文化建设成果的不断增多和发展状态在方向和结构上的不断改进。因此,文化事业既包括文化产业,又包括无法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创新和保护公共文化资源和先进传统文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共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在改革的过渡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载着计划经济模式中文化事业的许多重要内容,但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和增添着众多的适应于、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新特质。文化产业是指为市场进行创造生产、流通、销售具有文化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之有联系的各种支撑、参与等活动的集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是人们从事文化事业活动的两个重要领域,它们之间各有独立的特性和运动规律,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一些关键环节又相互贯通、互为表里,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
从逻辑关系讲,文化事业是文化的下位概念,同时又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的上位概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是平行概念,它们相互作用辩证统一构成文化事业这一矛盾统一体上位概念。
上位概念包含着下位概念的属性和意义,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的任何进步与发展,都体现着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都是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的组成部分。同样,文化事业的引领功能、方向调整功能、结构调整功能,不仅会作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且作用于文化产业发展。
任何文化载体,既有文化事业属性,又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属性或文化产业属性,只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属性与文化产业属性之间有轻有重,在表现形式和具体目的方面存在差异。比如,商务印书馆这一文化事业,既包含文化产业属性又包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属性。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大量书籍体现的是其文化产业属性;商务印书馆刊印孤本、绝本,传承文化与文明火种,体现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属性,两者的统一构成商务印书馆文化事业。
从文化事业发展主体层面讲,各类文化事业参与者在具体的文化活动中承担的文化事业职责和任务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在干文化事业。国家及政府主体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责和任务,在于平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社会文化主体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责和任务,侧重点在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文化企事业单位主体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责和任务,则兼具发展文化产业与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双重属性。如果进一步分析,事业单位的产业属性服从于公共文化服务属性,企业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属性则服从于产业属性。
归纳起来,文化事业是文化的下位概念,同时又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的上位概念。文化事业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两只脚”“两条腿”或“两个轮子”。文化事业要高速发展,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只发展文化产业,追求产业利润和产业升级,忽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市场开拓作用,则文化产业可能因自身对消费者消费能力的耗费而缩小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仅做有限的扩张。相反,只重视和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则这种发展将仅仅是输血式发展而非造血性发展,一旦国家和社会输血能力有限或下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就存在问题。只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文化事业的辩证法,弄不清这种内在辩证逻辑关系,不仅不能认识文化事业这个矛盾统一体,把握它的内在本质和必然联系,更不能把握文化、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
文章来源:《企业文化》 网址: http://www.qywhzz.cn/zonghexinwen/2020/1004/1039.html
上一篇: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节假日安全防范工作紧
下一篇: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