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企业界,“企业文化”绝对是提及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言必称“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但凡一个企业在总结成功经验时,一定会介绍自己的企业文化做得很好;而当某些企业出现不良状况时,外界的评价一般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不好”之类。 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又有着怎样的功用和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呢?如何才能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呢? 一、企业文化的起源 “企业文化”是一个舶来词,原称“公司文化 Corporate Cultures”,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美国理论界在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中提出来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自然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继六十年代实现经济起飞,并持续创造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之后,开始以一种超强态势出现在国际舞台上。随着各种日本商品凭借质量和价格的双重优势大举进入美国市场,抢走了美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导致一向以世界经济主导者自居的美国人陷入了极度恐慌、不安。于是,一批美国学者开始研究日本经济崛起的奥秘及其背后的企业力量,并发现了日本企业职工效忠企业,忠于职守的精神。 美国通用电气的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回忆那个年代的感受:“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次在一家日本制造厂里看到的情景。那是1970年代中期,我们与日本横川医疗设备公司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在此之后,我们去参观东京郊外的横川制造厂。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被超声波探测装配车间的情景震惊了”。“我看到,装配完成以后,一个工人解开衬衣,在自己的胸部抹了一些油膏,然后拿超声波探测器在自己身上试测,迅速地完成了质量检查。接着,还是同一个人,把产品包裹好,放进箱子,贴上运输标签,送到装卸仓库。如果是在密尔沃基--GE最好的制造厂之一,完成这一工作所动用的人要多得多”。“日本人难以置信的高效率既可敬又可怕。日本人将一个又一个行业的成本结构撕毁,美国的电视机、汽车以及复印机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 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人是日裔美籍的管理学家威廉·大内。他于1981年出版了自己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成果,书名为《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在这本书里,他提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 随后,美国又连续出版了三本企业文化的专著,连同《z理论》一并构成了企业文化理论的四部开山之作。它们分别是:1981年出版的,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合著的《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在这本书里,作者更深入地阐述了日本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同年出版的、特累斯·迪尔与阿伦·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在这本书里,作者以日本的经验为基础构建起了企业文化的理论框架;1982年出版的、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在这本书里,作者运用企业文化的理论框架研究了美国企业的成功经验。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起源,它的本质实践源于日本,理论发现则在美国,而这种发现是基于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深刻研究,而非其他。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一种实战管理科学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之道。 二、企业文化的定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解释,国内外有很多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Z理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成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职工活动、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职工并代代相传。”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每个企业--事实上每个组织--都有一种文化。有时候它是零散且从外面难于辨认--有些职工忠于他们的上司,另一些则忠于工会,还有一些则仅关心他们在东北部销售地区的同事们。如果你问职工们为什么工作,他们将回答‘因为我们需要钱嘛’。可在另一方面,有时一个组织的文化非常强烈而凝聚,每个职工都知道公司的目标,而他们是为这些目标在工作。” 《追求卓越》:“贯穿所有杰出公司的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每家都有一个强劲有力的‘企业文化’--大家共同遵行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所有好的员工都心悦诚服接受的行事法则--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做’的自豪的想法。”
文章来源:《企业文化》 网址: http://www.qywhzz.cn/zonghexinwen/2020/1020/1192.html
上一篇:企业文化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下一篇:最好的企业文化一定是,理想如一,共负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