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钱仲兵出生于一个匠人世家,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艺油漆工,油漆技艺娴熟,在苏州当地口碑佳传,他和钱仲兵的表舅(当地有名的老木匠)联手办起了苏作红木家具加工作坊。
钱仲兵,也在其父亲、爷爷、表舅等人的耳濡目染下长大的,从小就和木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这样,在1997年,年仅18岁的钱仲兵正式拜师入行,相继拜师学习木工技艺、雕花技术、最后再向其父亲学习油漆技艺,从师傅们那里他更深切地认识红木家具的特点,掌握榫卯结构的制作,掌握雕刻手法刀法,将苏作家具制作的工艺精神三要素(即漆、木、雕)集于一身。同时,他也逐渐把红木当成了其自己此生最爱的事业。就这样,一个红木家具品牌的火种开始点燃。
天赋,仿佛是上苍的赐福,未必尽可遗传,但在艺术和美的领域里,需要天赋和天才。心静而技秀,潜移默化地已经设计出自己人生的脉路。
好的天赋和好的手艺,像双生的兄弟,好的手艺和好的木头,像离散的知音。因此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恰如金风遇玉露,难得而可贵。
历史会记下的是谁做出了好的作品,而不是谁积累了多少财富。钱仲兵精益求精地追求可传世的佳作,与传统技艺有关的诗意以及大师的美学贯穿在每个细节中。纹理自有韵,刀痕生木趣。“苏作”大师的炼成,天赋、修为、情怀一个不能少,百粹其精,千炼其艺,手艺因此带上生命的灵性,传承下来的是内涵、笃定,和对生命的体悟。
在天赋之外,钱仲兵自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他专注,习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坚信传统工艺的生命和价值。他并不高谈阔论,保持自己的心静如水,却在看到好木头时,澎湃暗涌。
从父辈手中习得的精髓,在自己生命历程里流动焕发,丰富它,也审视它,如同对待每一件艺术品般打磨、润饰,开枝散叶,升华其气,血脉流转,承传不熄。每一段旅程都是它的造化。和“苏作”有关的天赋,也是心灵自己做出的选择。
心手合一,天工开物,心手相护,至美流传。
企业文化宗旨:
“幸”,有幸传承苏作艺技展天工,
“达”,昌达源自常熟山水映地灵。
幸达红木的企业宗企是致力于苏作红木的发扬、传承、推广,探寻古典文化、发扬匠心精神、传承上乘品质!
秉承着“创信、守信、奉信、弘信”的宗旨
全体员工携手同行,众志一心,一起为把幸达红木打造成为全国第一的红木家具品牌而奋斗。
关于产品的生产流程标准化
《论语》说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确,要做好一件红木家具,并做到标准化,设备很重要,这一点幸达红木工厂在生产设备的投入从不吝啬,力求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比如开料车间内,是看不到任何一块用于制作家具的方材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加工好的木材即使是薄的弯料,也必须使用隔板,这主要为了防止木料吸水回潮变形而采用的标准化操作。
开料的标准化也是每个工匠年复一年的必修课。其要求之严格,归纳起来,幸达红木开料标准就是三无:无虫眼、无白边、无补丁,但凡有微许的瑕疵都被判定为不合格的木料。
这就要求工匠在开料之前就能根据木材的状况划好线,完美地避开那些缺陷,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最大化利用木材,这其中的学问不仅是一种技术,甚至可以称得上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一个工匠起码要锻炼三年以上,才能完全达到标准。
文章来源:《企业文化》 网址: http://www.qywhzz.cn/zonghexinwen/2020/1103/1307.html
上一篇:深耕企业文化 培育精神沃土
下一篇:惠州交响乐团演绎文化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