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丨管理知识
字数丨3000字,阅读约5分钟
你的“企业文化”真的有用吗?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不管大小老板,只要是行业交流会或者创业者分享什么的, 张嘴言谈必然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
「企业文化」似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大热门所在。
然而,稍微变换一下视角就会发现,与老板们的巨大热情不同,绝大多数打工者对于所谓“企业文化”的态度往往是漠视、甚至嗤之以鼻的。
在很多员工眼中,所谓的“企业文化”基本与“形式主义”画上了等号。
除了挂在墙上的标语与每天晨会时念出的口号,大家看不到这件事情的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老板们心心念念的“企业文化”员工却完全不买账呢?
“企业文化”的萌芽与回归
现在我们一说起“企业文化”这4个字,往往讨论的现代管理学的理念之下的定义。
也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所谓,愿景、使命、价值观。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其实企业文化,并不是什么随着现代管理才出现的新东西。
在管理学还没有出现,甚至现代化企业都没有出现的时候,“企业文化”就已经以其他的样子存在了。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一个叫法,就是“祖训”。
同仁堂有一副非常著名的“对联”,内容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同仁堂的“企业文化”,更具体来说,也就是他们所秉持的“价值观”。
事实上,在现代工业出现之前,正是这些“祖训”、“规矩”之类的东西,支撑着很多“作坊”成长为百年老店。
特别是在我们亚洲文化地区,很多经营者都喜欢在自己的经营场所内挂块匾,而很多匾上写的内容,往往就是一个店的核心宗旨,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到的“企业文化”。
如果您去过山西平遥的话,在票号日升昌挂着一块“汇通天下”的匾,对于这四个字,既可以看作是他对客户的承诺,同时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愿景。
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匠人逐渐被流水线工人所替代,“个人效率”成为了企业家所追求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工人能用多快的速度拧螺丝,也就决定了整个工厂能用多快的速度挣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人被异化为流水线上的一个个零件。如果您看过《摩登时代》,对于卓别林被卷入巨大齿轮的那一幕一定印象深刻。
在这个阶段,企业并不关心人,更不会有什么“企业文化”方面的需求。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更快、更多、更标准。
而在巨大的效率优势面前,传统的经营理念与方式被打的粉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再没人去考虑过这些事情。
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地往复前进,当技术改良带来的效率革命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时,“人”的作用在企业中又再一次变得重要起来。
随着产业的发展,“非标准化”的工作越来越多,企业很难像管理“流水线”那样管理这些工作岗位。
而“组织”本身形成的效率也取代了“个人效率”,成为了生产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现代管理学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一因素,也是由于当年的日本经济以极快的速度崛起,让西方的管理学研究者们开始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把一群人放一起,有的组织会形成强大的“合力”,而有些组织则只是“一盘散沙”。
有些公司,员工有很强的“干劲”,而另一些公司的员工则总是“懒散”、“磨洋工”。
单靠个人素质来解释,显然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企业文化”这一概念。
可以说,现代管理学中的“企业文化”其本质,是为了解决“组织效率”问题而给出的解决方案。
什么样的企业才需要搞“企业文化”建设?
虽然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在我看来,并非每个企业都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前面刚说了“很重要”,后面又说不需要做企业文化的建设呢?
其实,这主要与一个企业当下面前的“核心矛盾”有关。
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一样的问题与需求。而企业文化绝对不是一个企业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很多发展规模不大的公司来说,他们面临的最主要的,还是“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在这些基础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去妄谈什么企业文化的建设本身就太过于超前了。
文章来源:《企业文化》 网址: http://www.qywhzz.cn/zonghexinwen/2021/0311/1579.html